神经电生理相关文献

临床神经电生理(肌电图)如何成为神经系统检查的延伸

发布日期:2020.03.26 浏览次数(34)
0

导读

  临床神经电生理(肌电图)检查应该是神经系统检查的延伸,在国外早已被列入神经科住院医生培训当中,其目的是使临床住院医生能够在上级医生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神经电生理的检测并写作报告。

  目前我国肌电图技术的临床应用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2008年,中华神经科杂志发表了《肌电图规范化检测和临床应用共识》。对我国肌电图的规范应用和研究起到了推进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神经肌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也推动了神经电生理学研究工作的开展。为了让临床神经电生理技术真正在我国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有针对性地选择电生理检查手段


  肌电图作为广义的概念应包括肌电图、神经传导检测(nerve conductionstudy,NCS)和F波、重复神经电刺激(RNS)、各种反射、单纤维肌电图、运动单位计数等。还有专门检测小神经纤维功能的电生理技术,如定量感觉测定皮肤交感反应等。此外,临床神经电生理技术还应包括脑电图和各种诱发电位。


小神经纤维病变者在定量测定温觉/冷觉阈值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包括定位和定性两个方面,临床神经电生理检测的目的不是定性,而是在定位诊断过程中起辅助作用,因此有的放矢地选择检查项目非常重要,这样才能避免资源的浪费、减轻经济负担和有创检查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例如RNS检测,是检测神经肌肉接头处病变的特异性手段,如低频和高频刺激波幅递减则提示突触后膜的病变,诊断为重症肌无力;如果低频刺激波幅递减,而高频刺激波幅递增,可提示突触前膜的病变,诊断为Lambea.Eaton肌无力综合征或肉毒毒素中毒等,而且高频刺激的持续时间必须在10 s以上,否则就难以看到波幅递增的典型图。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测定是基础检测,无论是肌肉病、神经肌肉接头病还是前角细胞、神经根或周围神经病变都可测出。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对后索的病变更敏感,如为严重的感觉周围神经病就没有必要进行检查。据有关统计:34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SEP研究就是1个例证。该检查可以发现临床下损害,研究发现特别是上肢SEP异常率可以达到64%,N9一P14的异常率最高达72.1%,是其他检查手段不能取代的,例如12例患者行颈椎MRI检查,仅有2例发现髓内异常信号。


  常规神经传导基础上的一些比值的研究,可能提高对某些疾病诊断的敏感度,但是必须结合临床和长期的随诊。据王文华等专家对78例肌萎缩侧索硬化(ALS)、25例平山病、51例吉兰-巴雷综合征(GBS)、140例周围神经病患者和34名健康志愿者分别在腕部刺激尺神经、正中神经,于小指展肌、拇短展肌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并计算二者的波幅比值,即小指展肌/拇短展肌。他们发现诊断ALS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36.7%和93.3%;小指展肌/拇短展肌为0.7时,诊断平山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3.6%和89.0%。

  由此得出结论:尺神经/正中神经CMAP波幅比值在ALS患者增大,平山病患者减小,可能为相对特异的电生理指标。但这一结论需要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诊以进一步证实,对于ALS和平山病之间的鉴别还是看发病年龄和进行性的病程,这两点比神经电生理结果更有价值。


  肛门括约肌肌电图(EAS—EMG)在神经变性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正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崔丽英专家在10年前对多系统萎缩(MSA)患者进行EAS—EMG检测时,看到卫星电位存在100%的异常颇感兴奋,以为找到了诊断该病的特异性手段,但是10年以后,发现越来越多的疾病可以见到卫星电位,且其与年龄也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不同年龄的EAS—EMG健康对照研究颇显重要和迫切。潘华等专家对36例糖尿病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进行了EAS-EMG测定,并与58例MSA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两组均可出现神经源性损害,但前者平均时限、波幅、大于10 ms运动单位百分比及卫星电位百分比低于MSA。但该诊断评估应密切结合临床如果排除了病程因素和19例可能MSA患者,不知统计学的结果如何。该研究不能鉴别糖尿病患者EAS-EMG异常是Onuf核的病变还是周围神经的病变,理论上后者受累的可能性更大。


  在临床上我们也常常听到一些医生反映,糖尿病神经病患者有明显的肢体远端麻木疼痛,但神经传导的测定结果仍表现为正常。对临床上表现为痛性周围神经病的患者,提示小纤维受累,应选择定量感觉测定和皮肤交感反应等手段测定,对痛性周围神经病变可起到客观的评价作用。


定量感觉分析仪是肌电图检查的完美补充


二、对随诊和检查间隔时间的重视


  肌电图在临床上应用最多还是对ALS的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除了规范的检测方法以外,对可能或可疑的患者进行随诊是非常必要的。ALS患者肌电图典型的表现应为广泛的进行性和慢性失神经共存(3个节段以上)。崔丽英专家等人曾经对213例临床疑为ALS的患者,首次肌电图检查发现192例(90.1%)为广泛异常,21例不符合3个节段异常,但经过3个月以上的随诊,证实为广泛神经源性损害,最后确诊为ALS,这说明无论是临床还是神经电生理检查,随诊都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肌电图的重复检查,至少要间隔1个月,以免出现假阳性。在临床上1个月内行多次肌电图检查的情况并不少见,影响结果的判断,希望引起同道们的重视。


三、健全人才培养制度


  肌电图水平的提高需要进行人才培养。目前国内肌电图医生的培养主要通过进修学习。国内多家医院的肌电图室每年都会对多名进修医生进行正规培训,每年也会有多名肌电图领域的研究生毕业。但令人深思的是,许多医生到大医院进修学习后或研究生毕业后,并没有从事该方面的工作,导致人才培养的流失。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而很大程度上可能并不是学术的原因。希望卫生主管部门建立肌电图医师和技术员资格准入制度,结合国情,对参与神经电生理诊断的医生、技术员或技师进行统一的培训、考核和资格认证,并与晋升考试同步,作为一种制度,不断地完善,以逐步与国外接轨,使临床电生理真正成为神经系统检查的延伸。



来源:中国神经科杂志

作者:崔丽英


在线咨询